欧元区最大制造业引擎似乎正在重新点火——经历了长期低迷后,德国工业生产正释放复苏迹象。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野村证券全球市场研究7月7日发布报告显示,德国5月工业产出增长大幅超越市场预期。在汽车产业强劲拉动下,该国工业正试图摆脱持续一年的低迷,但即将到来的关税决策窗口与强势欧元为复苏蒙上阴影。
德国联邦统计局(Destatis)最新数据显示,德国5月工业产出环比增幅1.2%,不仅扭转了4月1.6%的下跌态势,更推动德国工业生产(不含建筑业)较去年12月低谷回升3.4%。
从细分领域看,资本品生产贡献了此轮增长的重要部分增长近6%。而汽车制造业成为此轮复苏的重要推动力,运输设备生产增长近14%,汽车产量增幅更是达到约17.5%。这一强劲表现为德国整体工业生产复苏提供重要支撑。
野村证券分析师表示,多项指标显示德国工业可能正在走出低谷。然而,复苏道路仍布满荆棘。
德国工业复苏面临的短期挑战主要包括关税不确定性和欧元汇率走强。据报告显示,7月9日“关税大限”截止日期临近,为德国出口企业带来不确定性。
欧元走强也对德国出口竞争力构成压力。尽管多名欧洲央行理事会成员近期警示汇率风险,但德国央行行长Nagel在上周辛特拉央行论坛上表示,欧元“并非异常高位”,接近长期平均水平。
着眼于更长远周期,德国工业有望获得强力政策支撑。根据政府既定计划,未来12年基础设施领域每年将获得相当于GDP 1%的财政投入,国防支出占比则拟从2024年的2%提升至2029年的3.5%。这两大引擎被野村报告视为“关键正面因素”。
从欧元区整体情况看,目前约60%的欧元区工业生产数据已公布,包括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等主要经济体,加权平均环比增幅达1.3%。
但区域复苏呈现显著分化:比利时、奥地利、芬兰、希腊等中小经济体展现强劲反弹势头,而德国、英国的绝对产能仍明显低于疫前水平,法国近期更呈现下滑趋势。
不过,作为欧元区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德国工业生产约占欧元区总量的36%。报告认为,鉴于德国自疫情以来产出显著下滑,加上该国政府通过财政支持重振经济的坚定承诺,德国可能成为未来几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同日公布的7月Sentix调查似乎佐证乐观预期——德国现状指数攀升至两年高位。但野村报告发出谨慎提示:该调查主要反映金融市场参与者情绪,其与经济增长的历史相关性系数仅0.4,不宜过度解读短期经济走势。